探索“海洋熱帶雨林”的奧秘
廣袤的南極是這個地球上唯一一塊尚未被人類開發的潔凈圣地,而在這片土地之下,孕育著豐富的生命。海洋二所海洋生態與環境實驗室副研究員郝鏘將南極比喻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海洋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有著非常大的差異,越低的海水溫度能夠帶來更多的營養物質,而這些營養物質激活了整個南大洋的生態系統?!?
激活南大洋生態系統的營養物質成分有什么?這套生態系統能夠支持起多少生物在這里生活,這些生物又能夠固定住多少的二氧化碳?對于這一系列問題的追索,正是驅動郝鏘去往南大洋的一大原因,“我們去往南大洋,將那里的海水取樣回實驗室里并對其中的溶解氧、營養鹽、顆粒有機碳等做分析,以此弄明白整個生態系統藏著的秘密?!?
給全球碳匯做一個系統的“體檢”
作為郝鏘的同事,海洋生態與環境實驗室副研究員趙軍這次是四年來第二次前往南極,這次去的目的雖然與郝鏘有些類似,但他比郝鏘更要“操心”一些。除了對南大洋海水樣品多個項目的檢測和分析外,他還要負責兩套沉積物捕獲器的布放工作。
“這兩套由底砣、捕獲器、浮球組成的捕獲器將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分別扎根于南大洋的淺層和深層水域中,并收集起這一年海水中沉降顆粒物的信息?!壁w軍告訴記者,對于它們的布放完全是一個“看天吃飯”的事情,因為天氣原因,科考隊或許只有半天的窗口期來進行工作。另外一方面,由于這套設備要在冰冷的南大洋扎上一整年,所以只有等來年把設備和樣品收回來才能算的上真正的放心。
而說起自己的研究領域,趙軍生動的說,自己和同事是在給神秘的南極做體檢。作為全球碳匯的中心,南大洋雖然只有全球海洋10%的面積,但吸收了全球1/4的溫室氣體,因此全球氣候變化也在影響著南極的生態,而通過自己項目獲得的數據,能夠更好的了解南大洋長期的生態環境變化,并去結合外界大的或者小的局部氣候信號為其他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曾以為驚濤駭浪才是危險,但其實危險無處不在
對于南極人們有著獨有的向往,但是真正到了南極卻發現其實危險無處不在。
常年在海上科考,總會遇上那么一些海況惡劣的時候。“南大洋的天氣令人捉摸不透,真要是遇上惡劣天氣,連‘雪龍號’這噸位的船都要劇烈搖晃起來。”趙軍回憶說,有天晚上剛要入睡船就突然開始搖,而此時想到實驗室里擺放著的各種實驗儀器,自己立馬往那個方向沖去。而郝鏘也一樣,想著甲板上培養著的樣本,得去固定好。
“以前我們以為危險是那種驚濤巨浪,幾十米的那種,我經歷過,其實還蠻恐怖的,但事實上危險不僅僅是巨浪。事實上它的危險是無處不在的,一不小心掉到水里,五分鐘以后人就失去知覺了,而此時直升飛機連機庫都來不及推出?!?
雖然南極科考充滿著危險與挑戰,到達作業區后科考隊員們要與時間賽跑,有時候整整一周的時間都需要通宵奮斗,但是在像趙軍和郝鏘這樣的科考隊員看來,去南極做科研的目的是要保護它,因為南極或許承載著地球未來的命運。